2002年我工作了,年轻的我初来乍到,未谐世事,一位和蔼的长辈送给我一本书,书的名字就叫《大法官》,我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的把这本书看了好几遍,从此我爱上了法律,爱上了法官这个职业,在我心里,法律是如此的庄严与神圣,而法官就是我的理想,为此,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法学专业自学考试,在参加了无数次的法学自学考试、公务员考试、司法考试后,我终于如愿以偿,坐在了审判席上,成为一名人们眼中的“法官”。
法院的审判工作背负着法律的庄严与权威,承载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,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,下乡送达、案件调解、开庭,是工作的常态,而环顾四周,在我们的身边不乏优秀的、甘于奉献的基层法官。
我看到龙茗法庭许智耀老庭长,自1978年到天等县人民法院以来,就一直在龙茗法庭工作,37年来,以院为家,大公无私,默默地守护在山区人民法庭,龙茗法庭自建庭以来更换了三个地方,许智耀同志也随之更换了三个地方居住。他扎根山区,默默奉献,驻守边远山区法庭的37年来,为山区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,他用真诚感动了心里有疙瘩的群众,他用法律融化了纠纷当事人的矛盾。
当我们吃饱早餐,8点钟准时到法院上班时,执行局的黄文漫局长已带领执行局的干警下村办案回来,为了12件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,他们起早贪黑,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。当执行局的法官们将12万元执行款发放到农民工手中时,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 “感谢”,而执行局办公室的墙上,挂着当事人送来的一面面锦旗,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肯定。
还有那个我们熟悉的身影,分管民商事的副院长宁敬森,自2007年进入天等法院工作以来,周末、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,多年来几乎没有公休,一心扑在工作上,兢兢业业,尽职尽责,忘我的工作。
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温暖和责任的大家庭中工作、成长,我是多么的幸运又多么的骄傲啊!但我不是一直都觉得这么幸运,我也曾经心灰意冷、也曾经迷茫,工作了将近20年,早就到了“职业生涯的七年之痒”,而且是三倍的“七年之痒”,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,常常让我感到迷茫不知方向。作为年轻一代的法官,我们都要面对司法改革的浪潮,很多时候,我们的内心充满着不满与不安,因为我们害怕自己不能按期转为审判员,我们甚至更害怕自己会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牺牲品;经历了诸多努力得到的法官身份,当事人一样对我们撒谎、怒骂,并无尊重;学习过各大部门法律,但每天面对的,始终都是家长里短,针头线脑,在普通老百姓面前,我们对法律的解释总是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。无数个不眠之夜,我甚至在想,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法官这个职业,喜爱古代诗词的我,是不是更适合在浓墨飘香的校园里,当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,教学生们每天吟诵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?当今社会,是盛行“女汉子”的时代,温和如我,真的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吗?我的内心充满疑惑,但当我走进那些基层优秀法官的精神世界,他们却告诉我:“法官不应该是冰冷的法律适用机器,而是一个充满人文品格的司法者。我们要学会运用心理学方法,让司法过程充满亲和力,这样有助于提高群众对司法的信心,并推动法律信仰的形成。” 是的,他们说得对,法律不应当是冷冰冰的,它应当是具有温度的;而司法者也应当是具有亲和力的,他给人的感觉不应当是寒冬腊月般的冰冷,而应当是如沐春风般的温暖。至此,我的内心豁然开朗。
仰望星空,漫天繁星闪烁,而在我心里,基层法院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法官们就是最亮的那一颗,他们就像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,指引着我们,牢记初心,不忘使命,坚定信仰,脚踏实地向前行进,一往无前迈向公平正义的法治之路。